當「藥食同源」遇上「酵素」,啟動「黃金雙引擎」

酵素的五大作用

酵素是以植物、菌類等為原料,添加或不添加輔料,經微生物發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(包括多糖類、寡糖類、蛋白質及多肽、氨基酸類、維生素類)的產品。酵素通過發酵技術,保留原有物質中的營養成分,同時產生一些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新的生物活性物質。近年來研究表明,酵素中富含預防多種疾病、補充營養、促進健康的物質,具有抗氧化、增強免疫、降低血脂、加快新陳代謝等作用,可以有目的地調節人體生理功能。

 

酵素的核心功能主要分為五類:

  • 促進消化吸收,酵素能促進人體消化液分泌,增強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,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等問題
  • 調節腸道菌群,酵素中的有益菌和微生物有助於調節腸道功能,增加腸道有益菌群,如雙歧桿菌、乳桿菌等,維持腸道健康
  • 增強免疫力,例如植物酵素可增強單核-巨噬細胞(macrophage (Mφ))系統功能、NK細胞活性等,提高血清溶菌酶(LYSO)水平,進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
  • 抗氧化,酵素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清除自由基效率是維生素C的500倍,配合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可形成抗氧化三重屏障,有助於延緩衰老
  • 促進代謝,酵素中含有的多種活性成分能夠提高人體組織細胞的活性,加快機體代謝率,促進多余脂肪的分解,將營養轉化為有效能量。

 

從「果蔬發酵」到「藥食同源」: 從原料角度出發,將酵素進一步細分為果蔬酵素、藥食同源酵素等類型。

 

  • 果蔬酵素

目前,果蔬酵素產品占據主流地位,常選用蘋果、藍莓、檸檬、木瓜等含豐富果酸、蛋白酶的水果,以及胡蘿蔔、芹菜、黃瓜、紫甘藍等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。其核心聚焦“天然調理”,主打促進消化吸收、腸道健康維護、抗氧化、輕體排毒等需求。

由於果蔬發酵能帶來自然酸甜味,相比傳統酵素的酸澀感更易被消費者接受。而且場景適配性強,劑型多為粉末條裝、果汁型,便攜易儲存,適合上班族、學生“隨餐補充”;食用後易感知“消化變順暢”“排便規律”等效果

 

  • 藥食同源酵素

現今,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、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的養生保健意識也逐漸增強。飲食觀念從最初的吃飽吃好,逐漸轉變為如今的綠色食品、無污染食品、純天然食品等,利用“藥食同源”植物資源,開發出具有防治疾病功能的新型食品成為一種新趨勢。

 

藥食同源酵素因含有豐富的有益菌和活性成分,結合了藥食兩用植物的藥效作用和酵素食品的營養保健功能,而成為近年來酵素產品開發的新熱點。和普通的果蔬酵素相比,藥食同源酵素展現出了更令人期待的商品

 

藥食同源物質含有的活性成分可針對性調節身體機能,如促進代謝、平衡內環境。其中,烏梅、紅棗、桑葚等兼具水果屬性的原料尤為關鍵——它們既通過固有藥理作用增強調理功效(如烏梅斂肺澀腸、紅棗補中益氣),又憑借天然果香賦予產品獨特風味層次,而發酵過程進一步放大了這種雙重價值,活性成分經微生物轉化後,大分子物質被分解為更易於人體吸收利用的小分子形式,從而顯著提高了生物利用度,更讓調理功效更精準地作用於人體。

 

在原料端,藥食同源酵素產品的功能場景通常集中在腸道健康(潤腸通便、促進代謝)、身材管理(減重、控糖)、健脾養胃、提升免疫力等方面,例如  陳皮四神湯發酵液(陳皮+茯苓+芡實+蓮子+山藥,主打健脾養胃)、Herb 植物果蔬酵素(山楂+荷葉,主打身材管理)、三盛康泰烏梅覆合植物酵素飲(烏梅+多藥食同源覆配,主打潤油潤陰)這三款產品為代表,其配方聚焦在山楂、茯苓、山藥、枸杞等高頻藥食同源原料,遵循“山楂+荷葉(促代謝)”“茯苓+山藥(健脾)”“烏梅+桑葚(滋陰調味)”等經典配方,兼顧功效協同與風味平衡;在技術上,採用低溫酶解、梯度發酵等工藝,特別添加有益菌,通過微生物代謝將大分子營養分解為小分子(如膳食纖維→短鏈脂肪酸、氨基酸、蛋白質→肽),提升生物利用度,兼具多重功效與穩定

 

日本經驗 :從技術研發到產業落實

 

經過多年發展,酵素產品已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廣泛的市場覆蓋。作為酵素產業的發源地,日本憑借先發優勢和技術積累,培育出了大高酵素、萬田酵素、新谷酵素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,這些品牌通過成熟的海外拓展策略,已在多個國家市場建立了穩定的市場

 

相比之下,台灣酵素產業起步較晚,目前仍處於市場發展期,與日本等成熟市場相比,存在明顯的階段性差距。

日本在酵素產業的長期深耕,形成了技術、菌群、劑型三大核心優勢,其經驗對酵素產業的升級具有重要參考價值。

 

以下將展開詳細分析:

  • 技術方面

日本企業擅長分階段控溫發酵(如先中溫糖化後低溫熟成)、厭氧/好氧交替控制,提升活性物質產量。同時採用膜分離、低溫濃縮等技術保留熱敏成分(如酶、益生菌代謝物),減少高溫滅菌對活性的破壞。對其進行穩定性處理,如通過微膠囊包埋、冷凍幹燥等技術延長酶活性,解決儲存失活問題,因此,我們引入智能化發酵設備,實現發酵參數的精準調控,縮小批次差異;加大低溫技術研發與應用

 

  • 菌種方面

日本企業普遍使用自主研發菌種(如明治乳業PA-3乳酸菌),針對特定功能定向篩選菌株、採用複合菌群協同,科學配方多菌種(如乳酸菌+酵母菌+醋酸菌),利用共生效應增強發酵效率及產物多樣性。通過菌株功效驗證、臨床實驗數據支撐菌株功能宣稱,提升產品可信度。

 

借鏡日本與相關文獻報告再加上消費場景設計產品,即食性+便捷性+餐後控糖+結合傳統藥材,從「菌株 - 原料 - 功效」,研究研發團隊針對原料(如枸杞、茯苓)展開多方測試找出最適專利菌種(備註1.),終於誕生了「1 + 1 > 2」的效果,我們得到酵素+枸杞(增強抗氧化)、酵素+茯苓(協同調理脾胃),打造具有特色的酵素產品,差異化突破市場。

 

備註1.:傳統藥材的土腥味,是來自烯萜類化合物,通過微生物發酵的方法,可以很好地將此類物質代謝轉化,解決了不良風味的問題。

 

結語

以「原料創新 - 技術突破 - 臨床驗證 - 精準營養」為基底,在「大健康時代」和「老齡化社會」雙重驅動下,藥食同源酵素正從邊緣品類向主流健康產品靠近,並一步一步地成為現代人所需的天然、健康的每日營養補給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