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該不該吃保健食品?關鍵是「食用的合理性」!

你該不該吃保健食品?關鍵是「食用的合理性」!

近期藝人健康風波,掀起社會對「保健食品到底該不該吃」的激辯。媒體上甚至出現「全世界沒有健康食品」、「台灣與日本洗腎率高,卻很愛吃保健食品」等極端言論。

面對各種聲音,消費者其實不必過度焦慮。對保健食品的正確態度是:既不迷信,也不全盤否定。關鍵在於——食用合理、劑量適當,並避免交互作用。

 

為什麼會有「沒效就別吃」的聲音?

保健食品定位認知不清 保健食品本質是食品而非藥物,功能在於「補足營養缺口」,並非治療疾病。若期待如藥物般快速見效,自然會失望。

市場品質參差不齊 部分產品品質堪憂、宣稱誇大,造成消費者對整體產業的不信任。

使用方式錯誤 常見錯誤包括:多種產品同時服用、劑量超標、與藥物併用,或短期內期待顯著效果,最終得出「無感」結論。

專業建議:與其一刀切地否定,不如針對個人體質、實際需求、適當劑量及使用時間,進行專業評估。

 

同時服用會傷身嗎?常見交互作用解析

許多人習慣將保健品一次吞服,這可能導致腸胃不適、影響吸收,甚至降低效果:

常見交互作用

鈣與鐵的競爭吸收 同時攝取會相互干擾吸收,可能引起腹脹,建議間隔至少1小時。

鐵質吸收障礙 咖啡、茶類的單寧酸,以及牛奶中的鈣質,都會抑制鐵質吸收並可能造成腸胃不適。建議以溫開水服用,並避免與乳製品同時攝取。

維生素C過量風險 多項產品重複攝取高劑量維生素C,可能引發腹瀉、胃酸過多,長期甚至增加腎結石風險。

藥物交互作用

  • 維生素K可能影響抗凝血藥效果
  • 紅麴與降血脂藥物併用會增加肝臟負擔
  • 魚油搭配抗凝血藥可能增加出血風險

安全原則:不同保健品應間隔30-60分鐘服用,以溫開水吞服,避免與咖啡、茶、乳製品同時攝取。

 

三大熱門保健食品正確使用指南

益生菌

  • 功效:維持腸道菌叢平衡,促進消化、排便順暢,支援免疫調節。
  • 最佳服用時間:空腹或飯後2小時,此時胃酸濃度較低,提升益生菌存活率。
  • 注意事項:避免與熱飲、酒精同時服用;若正在使用抗生素,需間隔至少2小時。
  • 建議劑量:成人每日100-200億CFU已足夠。
  • 適合族群:腸胃功能不佳、便秘或腹瀉困擾者、免疫力較弱者、飲食作息不規律者。
  • 特別提醒:免疫功能嚴重低下或有植入性醫療器材者,使用前應諮詢醫師。

B群維生素

  • 功效:參與能量代謝,幫助食物轉換為能量,支持神經系統及紅血球健康。
  • 最佳服用時間:早餐時段或白天,避免晚間服用以防影響睡眠。
  • 注意事項:避免空腹大量攝取以免腸胃不適。
  • 建議劑量:按產品標示建議量即可,過量會隨尿液排出。
  • 適合族群:上班族、經常熬夜者、高壓工作者、易疲勞或口腔潰瘍患者。

維生素C

  • 功效:強效抗氧化劑,促進膠原蛋白合成、增進鐵質吸收、提升免疫力。
  • 最佳服用時間:隨餐或餐後,減少腸胃刺激並促進吸收。
  • 注意事項:單次攝取勿超過1000mg,避免腹瀉或腎結石風險。
  • 建議劑量:成人每日100-200mg即可滿足需求,需額外補充時建議分次少量攝取。
  • 適合族群:免疫力較弱者、吸菸者(維生素C消耗較快)、蔬果攝取不足者。

 

破解迷思:洗腎率高與保健食品的關係

台日兩國洗腎率偏高,主要與人口老化、糖尿病及高血壓盛行、高鹽飲食文化、完善的醫療篩檢制度等多重因素相關。

雖然不當使用保健食品(來源不明、劑量過量、與藥物衝突)確實可能增加肝腎負擔,但將洗腎率直接歸因於保健食品使用是錯誤的因果推論。

正確方向:提升消費者健康素養與加強專業把關,而非全面否定保健食品價值。

 

安全有效的保健食品使用五大原則

  1. 需求導向:先評估是否真正需要,避免盲目跟風。
  2. 檢查交互作用:特別留意與處方藥、抗凝血藥、降血脂藥、免疫抑制劑的交互影響。
  3. 控制劑量與週期:嚴格遵照建議劑量,定期檢視使用狀況。
  4. 分開服用:避免多種產品同時攝取,間隔30-60分鐘,以溫開水吞服。
  5. 持續監控:無效果時應調整或停用;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停用並就醫。

 

為什麼益生菌是理想選擇?

在眾多保健食品中,益生菌相對溫和且貼近日常保健需求。其作用並非「治療疾病」,而是協助維持消化健康、促進排便順暢、平衡腸道菌叢,屬於基礎性的日常保養。

創新選擇:纖酵蔬果昔的全方位健康支援

相較於傳統膠囊或粉劑,益生菌結合天然蔬果發酵提供更全面的營養支持:

  • 天然純淨配方:100%蔬果原料,無人工添加物,保持天然風味。
  • 發酵技術優化:益生菌與蔬果共同發酵,將營養素轉化為小分子易吸收形式。
  • 腸胃友善設計:保留膳食纖維與營養成分,促進腸道蠕動,降低消化負擔。
  • 零負擔配方:不含額外糖分、人工色素及防腐劑,適合長期飲用。
  • 符合健康趨勢:整合「植物性飲食」、「發酵營養學」、「腸道健康」三大現代營養概念。
  • 建議:與其盲目囤積各種保健品,不如選擇每日一杯纖酵蔬果昔,簡單自然且有效,真正實現「營養補充」而非「身體負擔」。

 

結語

在保健食品選擇上,正確觀念遠比產品數量重要。保健食品是「營養補給」的輔助工具,既非萬靈丹,也非健康威脅。將「正確使用」置於「大量攝取」之前,選擇如益生菌發酵蔬果昔這類天然、無添加、腸胃友善的產品,才是現代人明智的健康管理策略。

 

 

 

Ditambahkan ke keranjang
Keranjang belanja diperbarui
Gangguan jaringan, mohon di-refresh